專訪:香港區總經理陳明發 (Vpon Big Data Group 威朋大數據集團)
「Vpon是一間Big Data公司,而不只是手機流動廣告公司。」訪問開始,香港區總經理陳明發(Arthur)劈頭第一句說。
Vpon 2008年於台灣成立,當時做的是手機優惠券(Mobile Coupon)。由於手機優惠券業務範圍狹窄,公司於2011年正式開始轉型,同年於上海成立台灣以外的辦公室,研發當時尚未普及、但門檻更高的手機流動廣告。2014年正式打進香港市場,成為台北、上海及東京後第四個據點。
執筆之時,消息指蘋果將要發布可能名為iPhone7的新一代智能手機。當iPhone已經發展至第七代,大家也可以預計到手機及數碼營銷的市場成熟而且競爭劇烈,那Vpon有什麼過人之處?
「數碼營銷,特別是手機流動營銷,並不是你從前在蘋果日報落廣告,到PC年代在蘋果日報網頁落廣告,現在則到蘋果日報App落廣告。每人使用手機、網頁、App等都有不同使用習慣,傳統Media Buy的廣告購買型式已經不太合適。」
Vpon是本港少數運用大數據分析,為客戶提供針對性及度身訂造式的營銷方案的公司。大數據分析的好處,正好切合手機流動市場碎片化及快速轉變的環境生態,針對個別手機用家不同的喜好及需求,甚至基於各種情景去接觸目標受眾,提升營銷活動效益。
「其中一種做法是利用情景模式,例如汽車品牌想吸引人到九龍灣的陳列室,將廣告在適當的時間放在身處陳列室附近的目標對象。另外,透過人工智能將海量的Big Data構造成超過六百個的群組視角作分析,然後找出目標受眾,精準度當然比傳統Media Buy等只用到二至三個範疇的數據來得高。當然兩者亦可以結合締造最理想的效果。」
Vpon其中一個引以為傲的項目,便是針對跨境旅客的宣傳方案。利用手機及位置等資訊,追蹤旅客的位置並於過境後發放個人化的手機流動廣告,將旅客直接從邊境牽引至商戶消費,提高宣傳效益之餘,亦可讓客戶了解及分析目標顧客的選擇。
Vpon辦公室有家居舒適感覺,白色簡潔色有助同事思考,橙色Corporate Color形成對比、啟發創意,讓邏輯創意兼備的同事左右腦交叉運用。
Big Data是靈丹妙藥? Big Data≠Data Mining!
近年資訊科技及數碼營銷市場都興起大數據(Big Data)一詞,Vpon有提供使用Big Data分析的方案,究竟Big Data可怎樣協助客戶呢?
「市場上很多人誤解Big Data及Data Mining(資料探勘),兩者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。」
當然,兩者是不可以比較的。Data Mining是一種方法,Big Data則是龐大數據集的統稱。
Data Mining是從眾多資料中提取有用資訊,並搜尋隱藏於不同資料中的特殊關聯性,從而發掘出過去未知的有價值資訊。這方法與數據量無關,可以在一般數據庫(甚至是Excel試算表)上進行,也可以在Big Data的龐大數據集上進行。
當數據量未能作出準確分析及提供足夠有用資訊,便需要利用「Big Data」增加數據作進一步分析。Big Data的數據量,規模巨大及複雜得無法透過人工或者普通電腦進行分析。這種龐大的數據規模需要運用到先進的電腦設備配合演算法(Algorithm),才可在合理的時間內擷取、分析並整理(也就是Data Mining)成為人類所能解讀的形式的資訊。
「所以,不要迷信Big Data。」Arthur相當坦白。「適當時候用大數據,但有些情況用簡單的數據分析已可以解決大部分市場的客戶需求,Vpon強調的是合理性,不是過分吹噓Big Data天下無敵。」
當然,Vpon在Big Data的應用上有其個人之處。他們在台灣及上海的辦公室有一半員工是技術員及數據分析師,設計不同演算法達致客戶所需。例如,他們為Uber在內地宣傳,由於各省市的乘客習慣有所不同,所以便需要利用Big Data及演算法分析各省市龐大數據,制定在地而即時的宣傳策略,提高宣傳效率。
請人?廣告出身不是王道!
既然台灣及上海一半技術人員,香港又如何呢?Arthur坦言香港的辦公室專注業務銷售層面,不過,他的聘請方向也反映了Vpon不只是一間傳統的廣告公司。
「我聘請的同事碰巧都未必有廣告背景,這可能與數碼營銷的行業特性有關。數碼營銷要先講求邏輯推理,再配合創意才可達理想效果。」
以「邏輯優先」的請人方針,正好體現了文章開首所說,「Vpon是一間Big Data公司」。